新时代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思考

  • 作者:
  • 管理类:战略规划
  • 行业:综合
  • 来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1912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座谈会,10家示范企业负责人发言,会议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部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展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内涵

在管理学的话语体系中,“世界一流”还不是一个专有规范的学术概念,而是一个与应用性、实战性以及经营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范畴。早在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就曾发布《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从之前的“国际竞争力”到现在的“全球竞争力”,首先需要理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国际”“全球”与“世界”概念的区别。

“国际”到“全球”,并不仅仅是说法与概念的简单调整变化,更加突出强调自然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而相对淡化了国别的、比较的、静态的方面。

第二,出资人层面提出的有关要求。

整理和汇总出资人层面对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有关要求,可以集中概括为“三个领军”“三个领先”和“三个典范”。做到三个领军:就是要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成为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成为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做到三个领先:就是要在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领先,在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关键绩效指标上领先,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品质上领先。做到三个典范:就是要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

第三,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内涵。

关于世界一流企业的概念,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或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充分体现了世界一流企业既是理论内涵丰富、也是实践特色鲜明的研究课题。整体来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即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实力、科学技术领域上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承担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实力。世界一流企业首先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源掌控力以及行业话语权。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具有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能够参与甚至主导行业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定。

二是科学技术领域上的创新能力。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一方面,能够掌握该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或共性技术,具备不可复制、难以替代、独占性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突破瓶颈制约,在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领和带动行业不断发展。

三是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具备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进步和与时代同行的自我改革与革新的能力。在战略规划上,能及时发现潜在价值和机会,提前布局,占得先机;在企业管理上,能够持续改进制度、流程和文化,提高效率,卓越运营;在业务布局上,能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拓能力,驾驭市场,配置资源。

四是承担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国有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应在鲜明的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情怀的引领下,围绕“打造责任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不断培育和构建以“协作共赢”“共建共享”为特点的新商业模式。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部分文章推送时未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有来源标注有误侵犯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 分享到:
  • 收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资讯

"扫一扫" 获得更多资讯

推荐

客服电话

15801580457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