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深化”和“一个坚持”

  • 作者:仁达方略
  • 管理类:战略规划
  • 行业:电力
  • 来源:

我国总体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预计未来三十年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电力需求还将保持较长时间的增长。预测2020年、2035年全国总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21.5亿千瓦、35.3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7.6万亿千瓦时、11.4万亿千瓦时,2020~2035 年用电量年均增速2.8%。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电力行业要顺应能源格局向清洁主导、电为中心转变的大趋势,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低碳电力,就要通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电力行业的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深化煤电灵活性改造

随着新能源加速发展和用电特性的变化,系统对调峰容量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我国具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少,气电占比低,煤电是当前最经济可靠的调峰电源,煤电市场定位将由传统的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电源,逐步转变为提供可靠容量、电量和灵活性的调节型电源,煤电利用小时数将持续降低,预2030年将降至4000小时以下。目前,应分地区、分机组容量有序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对于清洁可再生能源消纳困难的三北地区、限制核电出力的广西、福建等省(区),30万千瓦及以下、部分60万千瓦煤电机组可以进行灵活性改造,100万千瓦、部分60万千瓦机组可作为基荷电源,更好地发挥大容量、高参数机组能效作用。

2加快清洁能源特别是核电发展

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继续加快清洁能源开发,争取到 2035年,风电、光伏装机均达到6.0亿千瓦,水电装机达到4.8亿千瓦。在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同时,必须建设一定规模的核电才能有效地替代煤电装机、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并尽早达到峰值。据中电联测算,2035年核电装机需要达到 2亿千瓦,而截至2018年底,核电在运装机仅4466万千瓦,需要每年核准68台机组。核电项目体量大、建设周期长,要超前谋划,尽快确立核电战略地位,加快核电建设。

3持续加强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明确二氧化碳排放硬约束,通过碳约束倒逼电力结构优化,改善发电结构,提高发电效率,挖掘减排空间,促进电力低碳发展。要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的生产者、经营者进一步提高企业低碳发展认识,优化电力企业建设、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低碳发展水平,促进电力行业实现低成本减碳。要加强电力企业参与碳市场后碳管控能力建设,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

(二)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电力改革出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新趋势,协调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当前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省间壁垒严重,有的省份宁可用本地煤电也不愿用外来清洁发电,甚至限制和干预省间电力交易。据统计,由于省间壁垒造成的弃电量占总弃电量的40%以上。

1加快建设全国电力市场

尽快修订《电力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运转的电力市场体系。重点完善与全国电力市场相适应的交易机制,逐步统一省间电力交易规则,促进跨区跨省直接交易,打破省间壁垒和市场分割。

2推动形成科学的电价机制

加快完善一次能源价格、上网电价、销售电价之间的联动机制,使电价真正反映能源供应的合理成本、供求关系、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治理成本。结合电价改革进程,妥善解决电价交叉补贴问题。

3稳妥推进增量配电改革试点

推进增量配电改革,坚持配电网统一标准,促进输配电网协同发展、安全运营。

4深化碳市场与电力市场耦合

统筹推动电力市场与碳交易市场深度融合,构建电碳综合市场,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优势,按照边际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实施电力交易调度,实现碳减排与能源转型协同推进。

5进一步加强电力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信用奖惩协调联动,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促进形成良好的行业信用应用机制与环境。

(三)深化电力系统安全

1传统的生产安全风险始终存在

随着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智能用电、电动汽车、储能的快速发展, 配电网从无源网成为有源网,潮流由单向变为双向、多向,电网运行控制更加复杂。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安全对电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5G实现了计算与通信的融合,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网络运维,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减少了人为的差错可以增强监控的智能化和网络的安全防御水平。但是5G的虚拟化和软件定义能力,以及协议的互联网化、开放化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使网络有可能遭到更多的渗透和攻击。在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下,黑客攻击入口大幅增加且更加隐秘,亟需电网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防范技术。

2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构建1000千伏交流主网架,提高电网配置能力和安全水平;优化750千伏、500千伏电网结构,实现合理分区和可靠运行;扩大220千伏、330千伏电网覆盖范围,总体形成送受端结构清晰、各级电网有机衔接、交直流协调发展的电网格局。加快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全面提升跨区电力交换能力,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配置。

3加快智能电力系统建设

构建智能互动、开放共享、经济高效、安全可控的现代电力服务平台,提升电网运行的灵活性、互动性和可靠性,满足各类分布式发电、用电设施接入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电网的感知能力、互动水平、运行效率,持续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

4加快安全技术突破

构建大电网安全综合防御体系,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强化电力监控体系,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水平。加强虚拟同步机等新能源发电并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系统稳定控制能力和灵活调节水平,强化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控,有效防范网络攻击

(四)坚持创新引领未来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行业全方位融合,电力开发、生产、消费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都呈现出新的形态和特征。智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使电网能够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与电源侧、配电网、用户侧形成更深层次的连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需要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自愈性和互动性,特别是需要提升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电力系统自身以及电力系统与外界的友好、兼容。

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重点加快研发低风速陆上风机、超大型海上风机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光伏材料,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加快第四代核电和受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加快推进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大容量海底电缆等重点技术装备研究攻关,满足新能源更大规模汇集与外送需要;加快锂空气电池、石墨烯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研发,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使用寿命。

2推动行业标准创新

逐步提高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境、质量、安全标准,形成全面统一、 公开透明的市场标准体系。重点加强新设备、新技术、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标准建设及标准间的交互衔接,加强国际标准合作与对接互认。

3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效益;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电子商务、氢能等领域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传统电力企业向现代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锦囊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及网址chn-source.com

  • 分享到:
  • 收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资讯

"扫一扫" 获得更多资讯

客服电话

15801580457

微信服务号